佳片有约|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争——你当强壮,并且纯粹
从有声电影诞生到现在近百年的时间
电影放映技术一直在升级变革
从单声道到立体声再到5.1声道
从2K到4K,从2D到3D……
双十一除了要清空购物车,对很多人来说,
还要第一时间去影院看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这不是一部主旋律,也不是一部反战片,这就是一个男孩的成长。
120帧+4K+3D
于李安来说,电影是他的信仰。时隔四年,李安又带着新作归来,从少年派到比利林恩,他依然延续了少年与成长的主题,依然是着力去刻画一场成长的阵痛,两位少年都同样失去心爱之人,同样直面死亡本身,不同的是,这一次他试图加入更多,对战争的反思,对荣誉的质疑,以及最核心的对生存意义的探索,对信仰的追寻。而且这一次,在我看来,无疑他距离那个答案又更加推进了一步。
本片根据作家本·方丹(Ben Fountain)的同名小说改编。19岁的德州士兵比利·林恩与其他七名幸存的突击小队成员,因为在伊拉克与当地反对武装进行了3分43秒的激战,机缘巧合成为伊拉克战争中的国家英雄,被邀请至球赛的中场休息时亮相,而在此期间的一连串遭遇则使他逐步意识到关于战争的实质与国家的真相。
该片大胆采用超越现有拍摄规格的120帧/4K/3D格式拍摄,技术上领先影史20年。李安导演说:“我就是想看到它做出来的样子。3D电影对画面的要求更高,帧数到八九十帧以上,画面的闪烁就消失了,看上去说到底这是一个关于心灵、人性的故事,讲一个男孩如何成为为一个男人,并在这过程中找到自己。”李淳也谈到:“这次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成长,感觉自己蜕变成男人了。”李安导演更是用“李安式”式的语言讲述了故事的内涵:“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比利·林恩。大众共同生活的需求,和你自己内心的需求,每个人都有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会非常清晰真实,就像演员站在你面前表演。”
李安的电影总是会聚焦到角色的内心成长上,而比利·林恩则是这次精神探寻的载体。一开始的比利参军只是因为维护自己的姐姐而受到的惩罚,无论对于战争还是亲情或是其他什么动机都是迷茫的,而电影的结尾他却选择回到了战场,即便冒着丢掉性命的危险。在回国接受荣誉的影片中的一个画面在构图上令人极为印象深刻,在那棵树下施洛姆与比利的交流充满了禅意。那段对话仿佛在喧嚣的战场上为战士们,为比利,点明了通往心中净土的方向。充满了东方式的哲学思考。
影片的高潮部分以B班士兵们被安排参加中场秀的歌舞环节开始。在特写镜头下,乔·阿尔文扮演的比利,他的脸上的尴尬和无所适从被极度放大;同时后方摄像又将观众的视线与比利的视线吻合,透过比利也让观众感受这场荒诞的闹剧。比利僵直了身子站在指定地点,环顾四周,就如同在作战时勘探情况一样。很快,礼炮声将他的思维又带回到了战斗场面。此时表演现场和作战现场的精彩剪辑,产生了强大的戏剧冲击力。比利脑海里想的都是Shroom最后中弹的画面,以及自己是如何殊死搏斗。
影片对于细节的捕捉在表现这群战士的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状态时效果出众。每一次大的声响换来的都是一次神经紧绷的惊吓,那是这些年轻人出生入死后的第一反应。对于他们来说,“中场战事”真的比战场还要难熬。这种内心的痛苦在最后与工人的冲突后达到了高潮,也是讽刺中自始至终的基调。之后你会觉得“我们还是回战场吧,回我们的老窝吧,回到安全的地方”绝不仅仅是句说笑,至少在那里,在生死面前,你分得清谁是敌人。结尾的隐忍与释然正是李安在一众美国电影中最具特点的精神内核。
而电影的剪辑手法更是使用了交叉蒙太奇,类似于《绿箭侠》那样将当下画面与过去故事穿插叙述。无疑,这样的手法更接近于人物人心的活动,但对于这个故事来说,似乎不太适合。
对于这样一个比较沉闷的剧情来说,穿插叙述让电影带给观众的是毫无高潮的情绪起伏,再加上如同电视直播一般的超清晰画面,想要出戏是非常容易的。起码我在观影的时候,不能算出戏,但是仍旧不能激起内心的波澜。
李安用自己深沉的东方哲学,拍了一部美国的主旋律电影。过了知天命年纪的安叔更加平和却也锐利。“如果真的选择是我,我鼓起勇气去接受,不知不觉让视线开始闪烁”,李安的第一次,也是比利的第一次,第一次上战场,第一次进入球场的中场休息,盛大舞台表演。但第一次除了作为第一次,它本身没有好坏之说,只是“经历”。很佩服导演敢用这样的技术,以及如此小的视角去诠释整个前社交网络下的美国社会,众生百态,以及单个人的视角去反思一场战争存在的意义。以及主演表演的太厉害了,眼球的血丝,神情的细微。
荐读:《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
李安特别审订并唯一授权、华人电影的"光荣与梦想",繁体版创14次印刷纪录电影人传记图书销量第一!
索书码:K825.78=76/160-2
拉里曾说生命的欢愉就像一团云雾,它遮挡住了死亡的悬崖。但若有一天,大风猛然吹散雾霭,死亡就如此赤裸裸的出现在你眼前,试问看过这一切的人,还如何像从前一样肆无忌惮的奔跑跳跃呢!
投稿邮箱:gdcclibrary@126.com
更多精彩大作,等你一起领略:
佳片有约|《驴得水》——用喜剧的方式谈悲剧,用讽刺的手法讲人性
广州校区图学委新媒部
图片:豆瓣电影
文字:王萌
编辑:王萌
责任编辑:官凤婷